政府公布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改革方案,將於明年逐步實施。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強調,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實現「能者共付」和「輕症共付」,以便將資源更有效地集中於支援貧困及重危疾病的病人。根據新方案,資助率將由目前的約97%逐步下降至五年後的90%,但住院服務的資助率仍將維持在95%。這項改革預計將為公營醫療系統帶來每年30億元的收入,所有新增收入將全數投入公營醫療服務,以提高系統的可持續性和服務質量。
此次改革的重點是新收費機制和資助率的調整。現行的急症室統一收費180元將改為按病情分級收費,其中危殆及危急病人將獲得豁免收費。盧寵茂表示,改革將完善費用減免機制,放寬申請資格、涵蓋範圍及期限,預計合資格受惠的人數將由現時的30萬增至約140萬。針對市民對高端檢查費用的擔憂,例如500元的電腦掃描,盧寵茂指出,這類病患很可能符合費用豁免條件,並強調高成本檢查需謹慎使用。政府計劃每兩年檢討收費水平,並於五年內完成改革。經過改革後,每年預計可增加的30億元收入將用於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支援能力。盧寵茂表示,改革將有助於解決當前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,並確保危重病人能夠獲得優先醫療服務。他呼籲市民理解並支持這項改革,讓公營醫療系統能更持續地服務大眾。
在收費調整方面,緊急、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將每次收費400元,較目前的費用增加逾一倍。此外,普通科門診的收費將由現行的50元上調至150元,而專科門診及家庭醫學門診的標準藥費也將相應調整,每項藥物的收費將分別為20元及5元,每次最多可領取四星期的藥量。
改革還將引入「按項共付」的概念,非緊急放射診斷(如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)和病理檢驗等服務將逐項收費,費用介乎50至500元不等。然而,在住院期間及急症室內的緊急放射診斷、病理檢驗及藥物仍將維持免費。政府還設立了每人每年的「封頂」機制,收費上限為1萬元,涵蓋所有共付服務,但不包括自費藥物及醫療器械,預計將有約7萬名病人受惠。
承印人:面包台 Bread Media Limited